你好吗
文 / 刘白
身边那些谈了好几年的情侣,从去年开始,频繁地出现两种情况。
结婚和分手。
问起原因,结婚的人往往笑着说:“就是想结婚了。”
而分手的人总会思考好一会,然后告诉你:
“很复杂。”
我也是上面提到的“谈了好几年的情侣”中的一个。
到今天,我们在一起三年三个月零一天。
三年多,在我看来算长了,其中也经历过很多分合。
每当有朋友问,谈长久的恋爱是种什么感觉时,我最真实的感受都是:
想一直走下去不容易,但想停下来也很难。
一段关系维持得越久,说是习惯也好,喜欢也好,总之像有某种东西把两个人黏连在一起。
吃了很多顿饭,看了很多部电影,聊过很多次人生的我们,并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。
直到面临分手的那天才发现,与其说两个人是“分开”,不如说是“撕开”。
像是硬生生地将两个人之间原本那种无比亲密的联系斩断,伴随着真实的痛感。
低头看,自己还是那个完整的自己,却又好像永远地缺失了一部分。
所以,我是有点理解那一句“很复杂”的。
走了那么长一段路的两个人,甘愿接住一切落在自己身上的痛感,也执意要分开的那个理由。
我认为,或者说我更愿意相信,那不是一句简单的不喜欢了、厌倦了、累了能概括的。
更多的是,只有自己才清楚的、几句话根本无法准确传达的、多个的、复杂的原因。
除此之外,我第二次嗅到感情的复杂,是在过年回家的时候。
我见了一个关系比较好的旧同学,聊到感情近况时,她说:
“现在就是,想结婚,也想分手。”
说实话,在此之前,我没想过这两种想法可以同时存在。
但奇妙就在,几乎是瞬间,我和她对视一眼笑了。
不知道是不是看到太多人都处于过这个微妙的感情阶段,所以我才在那一刻,读懂了她话里的矛盾。
一方面,是我们真的有在努力地构建共同的未来,而另一方面,是我们总会忍不住问:
眼前的他够好吗?现阶段的自己够好吗?那样的生活确定是自己想要的了吗?
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些问题好不好,值不值得问,会不会显得自己“不太聪明”。
但我们啊,平日里也只是个买什么口味的雪糕、春节档看哪部电影,都会犹豫一下的人。
让我们现在就决定是否结婚,和谁结婚,又怎么会马上有笃定的答案呢。
所以我们会矛盾,会纠结,会犹豫,会有那么一瞬间觉得怎样都可以,又觉得怎样都不可以。
可能这就是罗振宇说的那句话的意思吧:
成长有可能无是无非,不好不坏。因为,成长的本质不是提高,不是向好。
成长的本质是变得复杂。
最后我想起,自己曾经写了一篇《当你到了“要么结婚,要么分手”的年纪。》
那篇改成了视频发在抖音上,获得了150万的点赞,说明至少有150万的人正在经历,或感同身受着相同的“难题”。
当时写那篇文章时,我只意识到,人们在感情中常常会被推着做选择。
但直到此刻,我写着这篇推文时,才真正感受到,这些决定背后的动机,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复杂。
所以复杂是件好事吗?我不知道。
但我想,如果这是个不可避免的过程,如果我们无法游刃有余地应对这一切。
也许至少,我们可以像上面提到的旧同学一样,坦诚地说一句:
“现在就是,想结婚,也想分手。”
那也挺好的。
于是我试着给罗振宇的那句话,按自己的想法补了后半句:
如果成长的本质是变复杂,那成熟的本质,可能就是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人生时,仍保持着的那份最简单的真诚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