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自清没有和原配妻子合葬吗(朱自清原配)

挽回老公评论阅读模式

1929年,朱自清的原配去世,他悲痛欲绝后发誓:永不再娶,可还不到一年,他就对26岁的陈竹隐一见钟情,在71封情书的猛烈追求下,终于抱得美人归,不料婚后没多久,陈竹隐却提出了分手。

朱自清的原配叫武钟谦,是扬州著名中医武威三的独生女,14岁在双方父母的安排下和朱自清订了婚。

那时的文人对包办的婚姻都充满了不屑和叛逆,或许是武钟谦那温暖的笑容吸引了朱自清,他们夫妻俩的感情非常好。

武钟谦从嫁入夫家那一刻,就把丈夫视为自己的天,有了孩子以后,她更是以丈夫和孩子为中心,每天相夫教子操持家务,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,从不让丈夫分心。

后来朱家逐渐衰败,婆婆便把家里所有的不顺,都怪罪在爱笑的儿媳身上,甚至为了一点小事都对她恶语相向,渐渐地武钟谦再也没有了笑容,但她的委屈从未对丈夫透露过半分。

看着日渐消瘦的妻子,朱自清万分自责,但那是自己的母亲,他又能说什么不是呢?后来朱自清去台州任教,就把妻子和孩子接到了自己身边,那是武钟谦最快乐的时光,每天她都会亲自送丈夫出门,直到看不到背影才回家。

再后来因为时局动荡,朱自清又去了外地,一个人照顾一家老小,逃亡中,武钟谦很快便累倒了,但她却舍不得花一分钱为自己看病,每天硬是强撑着身体。

1928年,武钟谦为朱家生下第六个孩子后,彻底病倒了,朱自清带她去医院检查,发现肺部已经烂了一个大窟窿,医生提议她去西山静养,但武钟谦丢不下孩子,又不舍得花钱,眼看着身体越来越不行了,她只能带着孩子回到了扬州,和丈夫分别时她哭着说:“今生,不知还能否相见。”

一个月后,在北京的朱自清便收到了爱妻离世的消息,没多久小六儿也夭折,他痛不欲生,发誓今生永不再娶。

但誓言很快便被生活打败,一个大男人,又带着五个孩子,每天的生活都是一地鸡毛,他根本没有空余的时间创作,身边的朋友实在看不下去了,于是就张罗着给朱自清续弦。

在北平饭店,朱自清被好友拉着参加了一场打着“生日宴”旗号的相亲会,而女主角,便是陈竹隐。

陈竹隐出自书香门第,是齐白石的徒弟,不仅画工了得,更是唱得了婉转的昆曲。

陈竹隐对朱自清是欣赏的,因为他不仅有才,而且善良、重情义,是不可多得的好男人,可一想到他家里还有五个孩子时,就头皮一阵发麻,感觉喘不过气来,一个二十几岁的黄花大闺女,她实在没有勇气去挑战给五个孩子当后妈。

朱自清见到陈竹隐的第一眼,就对这个多才多艺的姑娘一见钟情,于是展开猛烈的追求。

约会、看电影、钓鱼,朱自清原本是一个寡淡的男子,但为了赢得心爱姑娘的芳心,硬是变着花样的制造氛围。

在发现陈竹隐的退缩后,他马上转移战略,开始改用情书攻击,一封接一封地连续写了71封,其中有句著名的情话,也是在当时诞生的:

“隐,一见你的眼睛,我便清醒起来,我更喜欢看你那晕红的双腮,黄昏时的霞彩似的,谢谢你给我的力量。”

试问,有哪个女人经得住这样的撩拨,何况陈竹隐还是个文艺女青年,她内心坚守的防线,早就随着那些情书渐渐崩塌。

在一个寒冷的冬天,朱自清的胃病又犯了,陈竹隐得知后,既心疼又无奈,逃避了两年,她终于做出了决定:“他这样有才华的人,应该专心做学问,我应该帮助他,成为他坚强的后盾,我做出的牺牲是值得的。”

就这样,陈竹隐把手递给了朱自清,同时也牵起了五个孩子的手。

婚后,为了让朱自清安心创作,不被家事所分心,陈竹隐果断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画笔、唱曲还有聚会,从一个灵动优异的姑娘,变成了整天为了柴米油盐和五个孩子转的家庭主妇。

一天,半年不见的好友来到家中看望陈竹隐,当时的朱自清因为熬夜创作还在休息,而陈竹隐和好友聊到欢心处,自然声音就大了一些,不想事后,朱自清竟然埋怨妻子不够体贴,言语中甚至拿她和前妻做对比。

自己任劳任怨地照顾一家老小,对五个孩子也是视如己出,不管多累多苦,从没抱怨过一句,不想竟然换来丈夫这样的责备,陈竹隐委屈极了,于是,正在气头上的她就和朱自清提出了分手。

朱自清不可置信地望着妻子,随后开始反思自己,他向妻子深深地忏悔,夫妻俩抱头痛哭。从那以后朱自清不管多忙,每周都会抽出时间陪伴妻子,不是看电影就是散步、要么一起听曲,两人也经常一起聊天,探讨生活中的乐趣,夫妻二人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好。

1937年,抗战爆发,北平沦陷,朱自清不得不跟随学校南迁,这样就意味着要和家人们分开,看出丈夫的顾虑,陈竹隐坚定地说:“你放心地去吧,家里有我,危难之际,应当以大局为重。”

从此,一家人分居两地,平时只能靠着书信来往,因为战乱,朱自清那点微薄的工资根本无法满足一大家子的需求,为了节省开支,朱自清每顿都吃半分饱,想着能省一点钱寄给家里,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胃病反复发作。

陈竹隐知道后,很是心疼,于是就偷偷卖 血来补贴家用,但她明白这也不是长久之计,为了一家人能够活下去,陈竹隐和丈夫商定,带着孩子们回到老家成都,毕竟亲戚朋友都在那边,可以让他们帮忙给自己找一份工作。

为了让丈夫在外地能安心工作,她还约法三章:

一、家里的大小事务皆由她一人负责,朱自清不必插手,只需专注自己的写作即可。

二、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能力和独 立意识,让他们早点学会如何生活。

三、家境虽贫,但也不必烦恼,家中各项开支能省则省,只要能维持基本生存就够了。

朱自清看到来信,心痛不已,陈竹隐为这个家付出了所有,作为一家之主的他却远在外地,什么也帮不上,她心疼妻子,想为她分担一些。

于是就在书信中表示,自己想离开清华回到她的身边,不想陈竹隐却拒绝道:“佩弦,你的命运早已和清华紧紧相连,决不能在学校境况危险的时候苟且偷生。”

这场婚姻,陈竹隐用爱给予了朱自清在战乱中坚守岗位的力量;而朱自清对妻子的爱,同时也赠予了她独自撑起一片天的勇气。

不得不说,好的夫妻就是互相理解、互相成就!

抗战胜利而战斗并没有结束,当时的美国提出了多项扶持日本的政策,这自然令中华儿女异常愤怒。

当时的朱自清胃病恶化地非常严重,但作为清华的一份子,他决然地在《抗 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国面粉宣言》上签了字,并表示“贫者不食嗟来之食”。

因为没有面粉,全家人只能靠少数存粮度日,日渐衰弱的朱自清也因为胃穿孔住进了医院。他在临终前还叮嘱妻子:”不论生计如何艰难,绝不能美国的面粉。“陈竹隐含泪点头答应,这一承诺,她坚守了整整41年。

此后,陈竹隐独自照顾一家所有,甚至在朱自清大儿子去世后,主动每月把一半的工资寄给大儿媳,让她度过难关,这是多么广阔的心胸、多么伟大的爱呀!

后来,朱自清的小女儿朱蓉隽说:“那时妈妈常说,好在解放了,不然也熬不过去了。”

陈竹隐的晚年,除了照顾孩子们的生活,其他时间全部用来整理朱自清生前的手稿、文章、实物等,并把它们全部捐了出去,只给每个孩子留了一封朱自清的信作为纪念。

1990年,陈竹隐去世后,儿女们在整理遗物时,发现一个大木箱子,箱子里整齐地摆放着当年朱自清写给她的71封情书。

【拾忆轻尘】

回顾朱自清的两段婚姻,武钟谦是不可多得的好妻子,她善良、贤惠,除了照顾孩子,她心里最惦记的就是丈夫,在朱自清刚到北大读书时,她经常卖掉自己陪嫁的首饰,给丈夫当学费;她知道丈夫离不开书,在战乱时硬是带着一箱箱沉重的书,虽然和丈夫的婚姻有12年,但他们一起生活的时间不足5年。

不论自己如何劳累,不论家里生活如何艰难,从未抱怨过一句,她全身心地付出,让朱自清深深地感动,如果她能多爱惜自己一点,也许她的生命不会定格在31岁。

在前妻离世,朱自清再娶这件事上,也能够完全理解,一个文人如果舍弃事业、全心投入家庭,孩子们的生活就很难保障,毕竟养活一大家子,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,因为有了陈竹隐的帮助,如今我们才能看不到朱自清留下那么多优美的作品。

而陈竹隐对朱自清的爱更是伟大,试问从古至今,给别人当后妈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,何况是五个孩子的后妈,陈竹隐对他们视如已出,她把后妈这两个字演绎的比亲妈还要好,这种无怨无悔的的大爱值得歌颂!

对此,你怎么看,欢迎留言评论!#头条创作挑战赛#

 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