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迅和第二任夫人有结婚吗(鲁迅的原配晚年生活)

挽回老公评论阅读模式

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,我只能好好供奉她,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。

这是鲁迅先生和朱安新婚之后,对自己的好友许寿裳说的话,他将自己的妻子比作是母亲送给他的礼物,只能供奉不能使用。

这也是朱安人生悲剧的开始,从此过上了和鲁迅交集一辈子的生活,而实际上两人从未交集过,守活寡41年,却忠诚了一辈子她的大先生鲁迅。

01.

1878年,朱安出生在绍兴商人之家,家境虽然优渥,但是父母都是极为封闭的封建思想,不到五岁的时候,她的母亲让佣人将她的脚放进热水,浸泡之后,强行按住她用裹足布将她的脚绑成“三寸金莲”的雏形,尽管她痛的直哭,还是被死板的母亲训斥:“所有好人家的女孩都要缠足,”

1899年,21岁的老姑娘朱安被鲁迅的母亲鲁瑞相中,这个时候18岁的鲁迅还在南京读书,本来鲁迅毕业就可以成婚,可是毕业之后朱安的父亲病逝,她要守孝三年,在这个时期鲁迅又去日本留学,所以两个人一直都没有见过。

朱安心里很开心,最起码丈夫留学回来更加体面了,一心一意期待着如意郎中,而鲁迅答应这门婚事,完全就是因为孝心,不想违背母亲的心愿,正好这个时候的周家因为祖父官场行贿,家道中落,他身为长子,更不能让母亲伤心。

在日本他给母亲写信,要求朱安去学堂读书,并且要放开“三寸金莲”,这对于思想保守的朱家来说,简直不可思议,虽然朱家没有照办,鲁迅在母亲的压力下也无法退婚,索性就在日本不回来。

母亲只能用苦肉计了,她让人写信给远在日本的儿子,说自己生病了,鲁迅不明真相着急忙慌的赶到母亲身边,才知道母亲不知道哪里听来的谣言,说自己在日本东京娶妻生子,于是设计骗他回来迎娶朱安。

1906年7月6日,是朱安出嫁的日子,她知道鲁迅不喜欢小脚,于是特意找了一双大鞋子,里面塞满了棉花,想让鲁迅喜欢。

花轿到了婆家门口,轿子里伸出了一双绣花鞋,是正常大脚,可是还没等第二只脚伸出来,那只脚的鞋子就掉了,并且里面的棉花也跑出来了,赶紧将脚缩回去,重新穿上“三寸金莲”。

下轿子的新娘在大家的搀扶下来到了新郎鲁迅面前,在司仪的召唤下,鲁迅按照程序揭开了新娘的盖头,这也是他第一次看见朱安,身材偏瘦矮小,额头很光滑没有女人的媚态,眼睛有点凹,皮肤发黄,总之,鲁迅对她没有一点触动,就这样麻木的走进了新房。

新婚之夜本来是幸福甜蜜的,可是朱安一生都没有被这种幸福冲撞过。

02.

新婚第二天,鲁迅家的佣人看到鲁迅的脸上有一大块被子的青色,怀疑是鲁迅一晚上把头埋在被子里哭泣青色沾到脸上了,第二天晚上他就睡到了书房,按照程序陪同朱安回门,仪式结束之后,鲁迅就和弟弟周作人一起回日本去了。

朱安实在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,自己一个黄花大闺女进门丈夫连看都不看一眼,只能默默地流泪等丈夫回来。

直到1919年11月,绍兴的老房子出卖之后,朱安就随婆婆一起搬进鲁迅在北京买的大房子里,一个大家庭全部住在一起,鲁迅住在外院,而朱安则和婆婆住在中院。

后来,鲁迅和周作人闹翻,决定自己搬出去,他就问朱安:“你是回娘家还是跟我搬家?”朱安想都没想,坚定地要跟鲁迅搬到八道湾的新房子,母亲鲁瑞也跟朱安一起搬过来了。

朱安性格柔和,做事认真细致,所以掌管着家里的所有开支,每天都会早请示晚汇报一些话术,正常是没有机会跟丈夫说话的,她的主要任务就是伺候婆婆,管理家务。

在她的心里,鲁迅就是她的天,她爱他却无法懂他,鲁迅将自己的脏衣服换下来放在一个箱子盖上,她每天洗好在放回箱子里,可见,丈夫在她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高贵。

而每次只要有人问起,她都会说:“大先生对我不错”,其实她的内心有多孤独有多悲怆,只要是女人都会理解,但是只有她会选择无原则无条件的屈服于这种封建婚姻。

03.

有一天,她见丈夫脸色不错,小心谨慎地走近他:“大先生,我想要个孩子......”话还没说完,鲁迅将手中的杯子“啪”的就摔倒了地上,愤然离开,留下怔在原地发呆的朱安。

朱安仍旧安慰自己,是自己不够好,让大先生不喜欢,只要坚持对大先生好,照顾好婆婆,总有一天大先生会被感动的。

爱是双向的情感付出,并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好,而朱安一直没有明白鲁迅对她的只是义务没有情爱。

直到她知道许广平有了大先生的骨肉,彻底地明白了这一辈子鲁迅都不可能和她有孩子了。

朱安心地善良,一辈子都是在为丈夫活着,她告诉自己,大先生的孩子也就是自己的孩子,因为她太爱鲁迅了,敬仰他的才华学识,敬佩他的国人精神,所以她也爱大先生的骨肉。

1929年,许广平的儿子周海婴在上海出生了,她听到这个消息却显得无比开心,大先生终于有儿子了,开心之后,心里的落寞悲凉却情不自禁。

这才是一个正常女人,否则真的就不正常,只是她心中的悲凉苦楚只能自己慢慢咽下去。

朱安说过这样一段话:

“过去大先生对我不好,我想好好地服侍他,一切顺着他,将来总会好的。我好比是一只蜗牛,从墙根一点一点往上爬行,虽然爬行得很慢,相信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。可是现在没有办法了,我也没有力气爬了,我待他再好,也是无用。”

她明白余生只能和婆婆共度朝夕了,不做他想了。

如果人生可以倒回去重新选择,朱安宁可选择一个乡村农夫,过接地气的人间烟火生活,养儿育女,平淡中才有长久的温情。

04.

1936年,鲁迅先生离开了这个世界,朱安在北京给丈夫设灵堂寄托着内心的哀思和惆怅。

1943年,一直待她如亲闺女的婆婆也去世了,她的生活过得异常艰难,而周作人给她的生活补贴,她坚决不要,因为大先生在世的时候已经和周作人决裂,她是不会违背丈夫的心愿的,哪怕先生已去。

她为了让自己不至于饿死,准备出卖鲁迅先生的藏书,结果被许广平和鲁迅的崇拜者知道后,坚决劝阻,许广平还表示,自己会尽最大的能力保障她的生活基本需求。

那天,她正在和一个老佣人一起吃饭,上海文化界的一群人来到了北京,他们看到这两个60多岁的老人正在喝稀饭,稀饭可以照见人影,只有一两盘咸菜摆在桌子中间。

他听到来人让她作为家属一定要保护好鲁迅先生的藏品时候,情绪突然迸发:

“你们总说鲁迅遗物,要保存要保存!那我也是鲁迅遗物,你们怎么不保存保存我啊!”

说完这句话,她嚎啕大哭,这哭声里有多少无奈地呐喊,又有多悲怆地无奈!

如果不是山穷水尽,她怎么会舍得卖掉先生的藏书?她比任何人都珍惜这些珍品!

最终朱安是保护鲁迅先生藏品贡献最大的人,尽管晚年凄苦,也一直坚守着初心,爱鲁迅先生,爱自己的丈夫!

抗战胜利后,她的现状引起了社会文化人士的关注,但是她辞谢了很多人的帮助,因为鲁迅先生刚正不阿,清高无比,她是鲁迅的正牌夫人,再苦再难也不能丢了先生的风骨!

去世的前一天,她对媒体采访人说:

“周先生对我并不算坏,彼此间并没有争吵,各有各的人生,我应该原谅他。许先生待我极好,她懂得我的想法,她肯维持我,不断地给我寄钱,她也是个好人。”

她唯一的心愿就是和丈夫合葬,可是许广平没有让她达成心愿。

1947年6月29日凌晨,朱安带着这一生的不得已和委屈离开了这个世界,被葬在婆婆的墓地旁边。

一生活着孤独死去依然孤独,她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,在这桩婚姻里,鲁迅,朱安,许广平都没有对错,是一个时代的错误,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。

朱安虽然深受封建思想的荼毒,但是与她自己的懦弱也有很大关系,主要还是没有读书,没有接触新思想,如果当初按照鲁迅先生要求,上女子学堂读书识字,结局也许是另一种人生。

现在的我们生在新时代,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真正的自己,不攀附别人不讨好别人,活出自我,爱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,生活才是生命的全部!

 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