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话容易被误解怎么办_怎么说话才不会误会

佛法评论阅读模式

  语言表达,是一门大学问,也是人类生活中一门伟大艺术。心灵的交流,语言的沟通,是生活和工作中,必不可少的环节。按理说,任何问题表达清晰了,就不会被误解。但现实生活中,常常听到的反馈,并非如此。“走样了”的无奈,时有发生。

  古大德早就提醒我们说:人与人之间的言论表达,天生就是要被误会的。因为每个人的“心镜”不一样。

  人,总是以自己之心,度量他人之腹。其“心境”,就是其“心镜”,他心灵的境界是什么,犹如一面镜子,映现出来的就是什么。

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;

清者见清,浊者见浊。

  其实,我们这个世界所有表达出来的东西,不管是说出来的,还是写出来的,从此就不归言论发表者所能掌控了,而且很容易有越描越黑的过患。要不,自古常言道“祸从口出”呢!

  但是,不能不表达呀!

  推举三个办法可以善巧处理:第一,少说话、少表达、多用心。

  古代智者提倡金口玉言,此中有大智慧大道理。

  当然,第二个办法是最直接而高效的,就是“引经据典”,有根有据,依圣教量来比较准确有力地表达。

  不过,还有第三个办法可以弥补“彼此的理解错位”,这是世间人常用的沟通方法,也是没办法的办法,就是不得不用更多的冗余方便,耐心地通过信息往来进行充分的说明,来纠正针对问题可能发生的误会。

  有关沟通的艺术,佛教中有完善的理论与方法,让修行人去遵循和实践。观世音菩萨的普门示现,给我们做出了极好的典范:“应以何身得度,即现何身而为说法”。

  意思是说,要体会到对方的理解方式和思想水平,站在对方的角度,用对方听得懂、而且欢喜接受的语言,方便善巧进行沟通。这也是《普贤行愿品》十大愿王中第九愿“恒顺众生,而做佛事”的指导思想,充分体现在菩萨度众生的四摄法之中:布施,爱语,利行,同事。

  倘若违背了上述佛菩萨的倡导与示范,只是很主观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及观点,就很难逃脱被误解的宿命,因而得不到对方的体谅,也达不到自心预期的效果,也是必然的结局。

  有智者针对普通人的语言会被误会的宿命,做了一个形象的譬喻:它就像是你生出来的孩子,这孩子在外面闯了祸,你得负责赔,但这孩子它也不见得服你的管。的确,人世间的现象,经常是这样。

 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说法,可以为众人提供理解的注脚。他说:“一旦某样东西被写下来,它都会飘散各处。它不知道如何与对的人沟通,也不知道如何与错的人沟通。”

  因此之故,佛教的核心内容——胜义谛,也叫诸法实相,就是告诉我们,世俗谛世界的语言表诠,往往无法避免被误会的宿命,龙树菩萨把它叫作「戏论」。佛法的真如世界则提示我们「入空戏论灭」,意思是亲证寂灭的真实性,是离言的,非表诠的,心领神会,耐人寻味。

  所以,佛教一直以来,用「离言」来表诠真理和诸法实相,堪称是最智慧的抉择。

  会么,“世尊拈花,迦叶微笑”,成为禅宗第一公案,道理如此,亦复如是。

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:师父来啦

 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